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计算机学院刘刚教授主持的《编译原理》课程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此次获评,不仅标志着学院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领域取得新的关键突破,更为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双万计划”的核心内容,其核心目标是打造一批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优质课程,构建类型多元、层次丰富的立体教学资源体系,从根本上推动高等教育课程质量的整体提升。《编译原理》课程的成功入选,既充分彰显了该课程在高标准建设中的突出成效,也是学院持续深耕“金课”建设、聚焦内涵发展的集中体现。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理解程序本质与计算机系统运行机理的关键学科纽带。作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系统能力培养的支柱性课程,其以“程序构造与优化”为核心,贯通形式语言理论、算法设计、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等多领域知识,是人工智能、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领域的底层技术支撑。作为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课程,其综合性极强,不仅涵盖程序设计语言运行机制的理论基础,在人工智能时代,编译技术更直接决定AI模型训练效率优化、芯片指令集适配性等关键问题,课程紧密结合国产化需求,引入华为毕昇编译器等工业级工具,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是突破“软硬协同”卡脖子技术的核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