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位全球顶尖专家“把脉” 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通过国际评估

时间:2025-10-28作者:刘涛文章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浏览:10

10月23日至25日,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开展首轮国际评估。十余位来自全球计算机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组成评估组,通过与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校友、用人单位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进行深度访谈,实地参观考察公共设施、现场观摩课堂等,对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行了深入了解。评估组对学科特色、人才培养、实验设施、科研条件及环境、学术成果等方面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优化学科布局、学科交叉、基础研究、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10月25日下午,专家组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国际评估情况进行反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殷敬伟出席会议并致辞。党委常委、副校长於志文出席会议。党委常委、副校长赵玉新主持会议。欧洲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苏米·赫拉尔教授担任评估组组长。欧洲科学院院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阿纳斯塔西·艾拉马基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希腊雅典大学/ACM主席雅尼斯·约安尼迪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贾小华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西瑞尔·梁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西·莫汉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副校长托尼·奎克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拉吉夫·兰詹教授,韩国工程院院士、首尔大学沈奎石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张大庆教授,香港工程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张黔教授,日本法政大学黄润和教授等专家组成员,对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国际评估情况进行反馈。

  

殷敬伟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学者对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行国际评估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五个坚持、五个注重”办学原则,坚持学科牵引,着力打造“高峰凸现、高原崛起”的高水平学科体系,全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希望各位专家以国际标准和全球视角对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指导性、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学校会进一步校准学科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全力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苏米·赫拉尔代表专家组提出反馈意见。他充分肯定了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总体发展水平,认为该学科已构建了坚实而富有特色的学科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面向科教融合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班培养理念,和面向产教融合的船舶工业软件创新班培养特色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印象。专家组特别赞赏该学科将计算机核心技术与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优势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研究方向。专家组建议学科持续打造创新型人才与创业型人才并重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持续提升在全球学术圈的影响力。

於志文表示,学校真诚接受专家组的全部反馈,并将从以下三方面推进未来工作:一是做好学科建设规划和顶层设计,坚持原创型研究与需求牵引型研究并重;二是以评促建,抓好整改,将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学科未来建设的工作重点;三是持续扩大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提升学科实力与国际声誉。

赵玉新对各位专家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建设发展表示感谢,他期待双方不断深化拓展在计算机领域的国际合作,进一步聚焦前沿技术、团队共建与高水平人才培养,构筑引领未来的创新共同体,为全球计算机科学发展注入新动能。

学校研究生院、本科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发展计划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有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反馈会。

本次国际学科评估是推动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契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将紧跟国家需求和计算机领域国际前沿,以评促建,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学科特色,扩大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学科的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

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源于哈军工海军工程系的指挥仪与电子计算机专业,是我国创建最早的计算机学科之一,曾先后成功研制我国首台舰载计算机,以及国内最早采用国产晶体管的“441-B系列计算机”,见证了中国计算机技术从起步到崛起的关键历程。2019年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历经哈军工、哈船院、哈工程三个重要发展阶段,目前已构建起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高端平台,包括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泛在网络空间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保密与防护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特色优势学科平台。

编辑:刘涛  审核:吴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