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由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专家进高校工作委员会、联盟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联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联盟专家进高校”第83站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智引课程创新,赋能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议题,吸引了校内师生约70余人参与,共同探讨“101计划”课程建设及资源利用以及大模型赋能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本次活动邀请多位国内知名教育教学专家出席并作专题报告,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战德臣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莉教授,南京大学陶先平教授,国防科技大学毛新军教授。四位专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围绕101课程建设以及大模型赋能教育教学进行了分享。活动开幕式由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王巍教授主持。

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刘海波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对各位联盟专家来到学校分享课程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数智化改革宝贵经验表示了感谢,并强调了本次活动的举办对于哈尔滨计算机学院乃至全校的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性。

在主题报告环节,战德臣教授以《基于图谱与数智技术的101计划核心课程建设方法
—以大学第一门计算机类课程建设为例》为题,介绍了他负责建设的《计算概论(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即大学第一门计算机类核心课程取得的相关工作成果,主要内容包括101计划核心课程建设思路与成果,知识图谱、AI助教与数智课程iMOOC。

张莉教授报告的题目为《“101”计划编译课程建设及虚拟教研室建设》,她着重分享了101计划编译原理课程建设及其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情况。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编译课程内容,设计了编译课程知识体系设计和典型教案,分享教材建设;探索了虚拟教研室的组织形式、建设模式,已取得的各类成果及其成果的推广情况,以及目前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的一些尝试。

陶先平教授聚焦《大语言模型在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与思考》,围绕大语言模型的本质能力。学生学习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三个核心能力培养中,如何彰显和规避的大模型应用方式,介绍一些思考和应用经验。

毛新军教授以《大模型时代的软件人才培养:认识、实践和思考》为题进行了分享,重点介绍了对大模型时代软件人才的理解和认识;讨论了将大模型技术和工具等融入软件工程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的若干认识,以深化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及软件人才培养;阐述了在大模型辅助软件开发实践方面开展的初步探索,发现并讨论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观点。

交流讨论环节,专家和学院老师们一致认为,101课程建设以及大模型赋能教育教学,均要师生共同发力,探索其中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共同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本次活动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师生拓宽了前沿视野,对学校高水平课程建设和数智化教育教学模式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